近期,人民日報客戶端整篇轉載了陜西教育雜志對學校信息化建設模式的報道。
陜西教育雜志以“打造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陜鐵模式’”為題,從學校信息化建設體制機制、信息化基礎環境、混合云架構體系、互聯網+教學、虛擬仿真實訓、數字治理、教育數字化轉型等方面,全面、詳實的介紹了學校的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模式,得到社會廣泛關注,并在人民日報客戶端整篇轉載。這充分體現了學校信息化建設取得的成果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
近年來,學校以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為指引,以“雙高”建設為抓手,通過健全體制機制、完善基礎環境、拓展技術應用、積極發展“互聯網+教育”,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引領高職院校全面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推進教育教學管理數字化轉型,形成了特色鮮明信息化建設的“陜鐵模式”?,F將全文轉載如下:
特別關注|打造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陜鐵模式”
“每天晚自習后,我們校園內、操場上跑步鍛煉的學生黑壓壓一片?!标兾麒F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陜鐵院”)教務處副處長宋德軍向記者介紹,以前學校操場“空空如也”,現在是“人山人?!?,促使這一變化的是學校引入了“步道樂跑”平臺,同時制定了配套文件,將輔助教學平臺成績與體育課成績掛鉤,讓學生走出教室、宿舍,走向操場。
這只是陜鐵院眾多應用的一個縮影,該校通過仿真教學、線上線下教學,以及眾多應用等信息化手段,破解了昔日管理、教學和生活中難以解決的問題。近年來,該校從體制機制、基礎環境、數字資源、融合創新等層面深入開展信息化建設工作,形成了“大數據、微服務”特色鮮明的智慧校園環境,創造性地構建了“123+N”的智慧校園混合云架構體系,讓信息技術為教育教學、學校管理和師生生活服務。近三年,全國近200所高職院校到校學習交流,形成了信息化建設方案的“陜鐵模式”。
創新建設新范式,以信息化踐行數字化
“我校信息化教學改革,要從2005年正式算起?!标冭F院信息化與網絡安全處(以下簡稱“信息處”)處長王傳合向記者介紹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校當時為每個老師發一臺筆記本電腦,五年一更換,現在已經換了3批。如今電腦配置更高、壽命更長,六年一換。今年學校又花了145萬元,更換了200多臺?!?/p>
這只是在硬件配置上的提前布局。隨著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學校創新了信息化建設的體制機制,成立了黨政一把手任組長的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領導小組。2020年,率先在省內成立了獨立建制的信息化與網絡安全處,下設兩個科室,部門人員13人。構建了“信息化+教學”同一領導分管的一體化管理機制,形成了整體信息化推進模式,完善了信息化建設的制度體系,明晰智慧校園建設路徑。
在投入機制方面,學校形成了“學校自籌+市場投入”的投入建設模式。采取“以市場換權益”的辦法,先后引入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建設銀行、支付寶等公司投資3890萬元。建成了高承載、高可用的有線無線全覆蓋一體化網絡環境,實現了IPv6雙棧應用,出口帶寬達24.5Gb;建成財務和一卡通專網、視頻監控專網、保密機要專網等多個專網;采用15臺高性能服務器,建成了云計算平臺以及統一的虛擬化云管理平臺。走在陜鐵院校園里,有線網和無線網全覆蓋,實現了無感知認證。
在建設機制方面,學校形成了“市場采購+定制開發+自主開發”的建設模式,先后同十幾家公司達成聯合開發服務合同,在基礎硬件環境、教育教學管理、大數據分析挖掘方面取得了標志性的成果,建成了適用于職業教育特色的信息化應用20余個,孵化了一批職業教育特色應用,形成了良好的校企合作、聯合共建、互利共贏的格局,形成了具備高職特色的信息化應用案例,產品在全國300多所高校獲得推廣和使用?!斑@種符合我們高職院校特色的各種定制系統,比如虛擬仿真、頂崗實習管理等系統,都是我們與企業聯合開發的,有的推廣市場后已形成上億元級銷量的產品?!蓖鮽骱险f。
互聯網+教育,以信息化驅動教育教學變革
6月7日,在陜鐵院實訓大樓的一間教室里,盾構專業教師馬玉珍在控制臺上輕輕一點,電腦屏幕上虛擬仿真盾構機的刀盤開始了旋轉掘進。在學校另一處實訓基地內,一臺近百米長的盾構機橫臥地上,巨大的刀盤整裝待發?!拔覀兊亩軜嬚n程采取‘虛實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去實踐,學生不僅在虛擬仿真一邊清楚‘看得見’,還能到真實的靜態盾構機邊‘摸得著’,達到虛實結合的效果,對學生專業技能的掌握非常有幫助?!瘪R玉珍告訴記者。
像這樣“虛實結合”的仿真實訓課程在學校還有很多?,F如今,“互聯網+教學”模式的混合式教學應用已成為陜鐵院課堂教學新常態,95%的教師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平臺教學應用活躍度和上傳資源數高居全國第二。
以前,學生實習實訓在全國各地鐵路建設單位,人數多、時間長、地點分散等特點,造成指導和管理難度大的問題。學校與企業合作開發了“習訊云”實習平臺,教師可以實現網上實習審批、處理學生簽到預警、監控學生是否在實習單位、批閱學生周報月報等。打開了實習的“黑匣子”,創立了學?!?-3-5”預警機制,實現了頂崗實習教學的可管可控。學校通過“三微兩網一社區”融媒體平臺,打造“出彩鐵院人”網絡思政育人品牌,在主要網絡平臺發出青年聲音,凝聚青年力量;學校立足智慧職教平臺,逐步形成了“一專多能”的特色藝術教育模式;還建設了學生管理系統、易班、PU口袋等“三維一體”的學生綜合評價考核系統,從10個方面52個具體觀測指標,對學生進行科學考核和評價。
學生頂崗實習大數據中心
目前學校建成2個國家級、6個省級專業教學資源庫,21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97門校級在線開放課程,并將數據自動同步至學校數據共享中心,利用大數據分析平臺,從課前、課中、課后構建“資源豐富度、課堂活躍度、教學滿意度”三個維度進行分析預警?!靶畔⒒Y源的開發非常關鍵,它們對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有實質性的作用?!睖y繪專業教師劉莎稱,平常老師們也會主動開發一些教學資源上傳,以便突破教學重難點。為了提升教師信息化能力,學校將信息化能力納入職稱評審體系,構建了“五維三級”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評價體系。同時加大教師信息化素養的培訓力度,促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每年培訓不少于1000人次。
疫情暴發以來,學校為確?!把悠诓谎咏?、停課不停學”,利用信息化手段,發揮信息化預警優勢,強化線上教學監控,全力保障教學工作“不斷線”、教學標準“不降低”、教學質量“不縮水”。
教育治理新模式,以信息化引領管理服務革新
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張楠需要出校做核酸檢測。他打開易班App,提交了請假信息。班主任劉老師的微信上瞬間收到了請假申請。劉老師查閱批準后,張楠在校門口的閘機上刷臉出了校門。同時在學校智慧校園指揮中心的大屏上,實時統計著請假學生的進出情況,并及時向班主任、輔導員推送未及時返校學生的預警信息。
混合云架構智慧校園示意圖
這只是搭建的眾多應用之一。學校創造性地構建了“123+N”智慧校園混合
這只是搭建的眾多應用之一。學校創造性地構建了“123+N”智慧校園混合云架構體系,以大數據分析和共享數據中心為基礎,建成了1個“數據中臺”,實現了數據的融合和治理;以企業微信和易班的開放架構為基礎,建成了分別面向教師和學生的2個“應用中臺”,實現了校園業務的一站式接入辦理;以統一身份認證平臺、一站式辦事大廳、統一消息中心等3個“技術中臺”為基礎,實現了互聯網應用和校內身份的透明融合,為師生提供一站式無感知服務技術基礎,提升了用戶的使用感受。通過一網通辦平臺進行業務整合,開發了130多個“微服務”信息化辦事流程,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讓人少跑腿”的應用場景。
如今,在陜鐵院校園里,不論是老師管理、教學,還是學生就餐、上課等,只需要用指尖輕輕觸動手機,就可以把以前需要跑很多路的事情在短時間內辦好。信息處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主任劉鵬說:“這對我們有兩個校區學校而言,實在是太方便了。原來從高新校區到臨渭校區辦事,往返需要一個多小時,現在距離不成問題,同事處理業務隨時可以在手機或電腦上辦理?!?/p>
十三五期間,學校重點加大后勤信息化建設投資力度,利用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信息技術與后勤工作相結合,創新后勤管理方式,建成了移動化的智慧后勤平臺,極大方便了師生,提升了效率。建成了集“消費、繳費、管理、身份識別”多功能虛實一體的一卡通系統;建成了水控、電控等能源信息化管理平臺;升級了學工系統,實現了公寓統一信息化管理;強化資產動態監管,建成了資產管理系統和房屋管理系統等。此外,還建成校園一站式辦事大廳,建成了微信報修平臺,實現了信息查詢、維修報工、工單跟蹤、用料管理、服務評價的綜合管理;實現了后勤業務與辦事大廳、微信的無縫對接,為全校師生提供一站式服務;新建智慧校園指揮中心,實現人臉識別門禁和業務系統的無縫對接,新增智能門鎖在實訓室及辦公區域的部署。
近三年來,學校通過對水、電、暖、資產等學?;A運行資源的精確化管理,人均能耗平均下降16.5%,實現了綠色、可持續發展。近五年學校未發生治安刑事案件,校園及周邊秩序井然,師生校園安全滿意度逐年提升?!按髷祿?、微服務”特色鮮明的智慧校園環境,讓師生幸福感、獲得感持續提升。
陜鐵院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5G通信”等技術為支撐,以“全面感知、深度融合、多維服務”為標準,不斷完善信息化基礎環境,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中的應用,構建混合式教學、泛在化學習、精細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務的智慧校園。近年來,陜鐵院入圍首批全國職業教育數字校園試點校、全國后勤信息化建設優秀單位、首批入選“陜西省智慧校園示范?!?,混合式課堂教學覆蓋率達96%以上,連續4年獲陜西省教育信息化先進集體。
新聞鏈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30355199/rmh30355199